2016年6月4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第五届博士生圆桌论坛--国际法上争端解决机制研究在学院路科研楼B215举行,论坛由国际法学院主办、我院博士生组织并召集,并由我院博士生张蕾蕾主持,国际公法方向博士生张妍、李晖和邵莉莉作为主要发言人,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公法博导马呈元教授,国际经济法博导史晓丽教授,国际公法研究所唐雅老师,国际环境法博士后张兴伟、王琦,特聘评议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志洲教授也都参与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介绍完论坛主题和在座嘉宾后,由第一位发言人张妍博士生就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法庭之友制度进行发言,其发言着眼于国际投资仲裁领域法庭之友参与仲裁的相关问题,结合仲裁实践,对法庭之友的主体、参与仲裁的条件与权利,以及对我国目前实践的启示进行了梳理和介绍;第二位发言人李晖博士的发言主题为谈判在国际争端解决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在国际贸易争端中,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而非动辄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作为贸易保护手段,是解决纠纷、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公平贸易环境的最佳途径;紧接着第三位发言人邵莉莉博士发言,主题为国际环境法对跨界水资源的规制,主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跨界水资源问题,探讨了跨界水资源水权与流域国家主权的关系、跨界水资源水权的定性问题,在确定跨界水资源水权性质为所有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事前预防、事后补偿、争端解决等在内的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环境法律机制的建议。

经过三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后,马呈元、史晓丽教授,唐雅老师,张兴伟、王琦博士后,以及张志洲教授分别针对每位发言人进行点评,既肯定了每位发言人发言的价值,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使在座各位都受益匪浅。评议结束后自由交流阶段,国际经济法博士生卜令强与李晖博士围绕中欧通过谈判解决光伏谈判进行了交流。


接下来本院马呈元教授就此次论坛进行最后总结。马呈元教授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同时也对博士生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期望,他强调,法律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不能只讲常识,更要讲规则。第一,要重视法律渊源,这是学术写作首先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第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理清自己的观点,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把实然与应然结合起来,有些理论在实践中难以执行,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构建。

最后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参与人员进行了合照。
